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分布特征

Distribution characters of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 in Eucalyptus grandis×E. urophylla and Quercus griffithii mixed forest

  • 摘要: 目的掌握广西国有高峰林场16年生巨尾桉(Eucalyptus grandis×E.urophylla)与大叶栎(Quercus griffithii)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规律,为合理选择碳汇人工林模式提供参考.方法在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林内进行样方调查,分别采用收获法和重铬酸钾氧化—外加热法测定混交林生物量和碳含量,研究混交林各层次及两个树种各器官的生物量、碳含量、碳储量分布规律.结果由方差分析及Duncan's多重比较结果可知,巨尾桉和大叶栎各器官间的生物量、碳素含量、单株碳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(P<0.01,下同),树干生物量和碳储量及树叶碳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器官.巨尾桉和大叶栎单株生物量分别为272.93和322.61 kg,各器官间生物量差异极显著,其中树干生物量最大;巨尾桉和大叶栎混交林总生物量为309.42 t/ha,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,各层次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>半分解凋落物层>未分解>凋落物层>灌木层>草本层.混交林生物量结构特征表现为光合器官与非光合器官比值(FC)较小,枝叶比(BNR)偏大.巨尾桉和大叶栎单株碳含量分别为463.37~513.59和460.74~504.67 g/kg,各器官碳含量排序为树叶>根桩>树干>树枝>粗根>树皮>中根>细根.地被层碳含量排序为未分解凋落物层>灌木层>草本层>半分解凋落物层.巨尾桉和大叶栎的单株碳储量分别为135.81和159.68 kg,主要集中在树干.混交林植被总碳储量为153.16 t/ha,其中乔木层、凋落物层、灌木层和草本层碳储量分别为147.99、4.41、0.61和0.14 t/ha,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.混交林年净生产力为23.04 t/(ha·年),年净固碳量为11.50 t/(ha·年),折合成CO2固定量为46.17 t/(ha·年),混交林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.结论大叶栎单株生物量和碳储量高于巨尾桉,可作为优良固碳树种.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水平,能增加林分生产力水平和碳汇能力,在今后营造碳汇人工林生产实践中宜推广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模式.

     

/

返回文章
返回